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1.计算智能与智能控制团队

团队研究方向专注于计算智能和智能控制领域。团队负责人为李传东教授,现有核心人员19人(李传东、李鸿一、李华青、何兴、陈果、黄军建、朱智源、董滔、王欣、王慧维、张伟、孙健、陈玲、车杭骏、李洪飞、雷衍、周颖华、王政、陈广登),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师资博后1人。团队成员入选国家级人才3人次、省部级人才计划5人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2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近年来在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等领域内顶级期刊/会议发表论文300余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

团队瞄准人工智能和控制科学理论与应用前沿的基础理论问题,具体从事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智能方面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深入研究这些网络的算法和性能,如:稳定性、收敛性、容错性、鲁棒性等;探索神经网络优化理论,分析神经网络的演化过程和吸引子的性质,讨论集群网络的协同行为和集体计算功能,以及群集网络的软件模拟和硬件实现;研究神经网络,集群网络在智能微电网、深度学习、智能芯片、模式识别、信号处理、知识工程、忆阻器等领域中应用。智能控制方面具有混杂性、非线性以及状态约束和时间滞后的复杂动态系统;探索脉冲、切换和事件混合驱动的非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判别准则;讨论具有状态约束的混杂非线性系统解的基本性质和动力学演化行为与控制设计;从Internet、交通网络、电力网络到经济网络、病毒传播网络、生物基因调控网络和神经网络的动力学演变规律,建立网络模型,理解网络的性质,预测网络的行为,并通过优化控制来调整网络的行为,如稳定性、同步性、信息和能量流动与传输等;利用生物自然进化网络方法进行协同优化。


2.先进通信与智能感知团队

团队研究方向注于无线通信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智能感知、自驱动电子系统、光网络、光计算、光电对抗等领域团队负责人为解宜原教授,有核心人员18(解宜原张继亮刘东卓、王飞、樊利陈斌、冯昌浩、林志明、段德稳、张菁、谢熹、王进华、聂秋玉、何德、岳磊、郑直、徐放、叶逸琛),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所有成员都拥有博士学位

团队研究利用概率与随机过程理论、运筹学等理论解决传统的无线认知网络、无线中继网络的资源分配、性能分析等;研究绿色认知网络、中继网络等的能源获取技术、频谱接入技术及资源分配方案,并对基于绿色能源的网络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绿色无线认知网络、中继网络在物理层及MAC层的相关接入技术及通信协议设计;建立完善的硅基芯片上多波长、低串扰光交换系统理论模型;研制支持多波长的新型多波长、多端口、低串扰的光交换器;提出多波长、低串扰、低传输损耗、低误码率、超高传输带宽的硅基芯片上光交换系统的设计准则;建立支持WDM技术的芯片上光交换系统。研究利用运筹学理论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资源分配、数据收集等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与计算;研究利用最优化理论建立网络利用最大的计算优化模型和网络数据收集代价最小化模型;研究利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理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控制、路由、功率控制和逗留时间分配子等问题;研究异构传感网络拓扑与网络协议、传感网络数据与能量管理、多源传感信息融合和传感器网络可靠性、安全性;研究面向精准农业的传感技术,以便于能够及时获得相关的信息,例如产量、水分等;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外定位技术、数据融合技术。


3.情感计算与信息处理研究团队

情感计算与信息处理研究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情感计算研究的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是学院特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情感发生的神经机制、情感识别模型与系统、情绪调节机制与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智能审讯、情绪健康、睡眠与健康。团队负责人为二级教授刘光远教授,现有核心成员11人(刘光远,陈通,温万惠,张远,郭靖,方永慧,龙正吉,郝敏,李剑峰,魏杰,单禹皓),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近年来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 ACM MM, IEEE CVPR 等领域内顶级期刊/会议发表多篇文章。承担了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重庆市重点研发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拥有“服务机器人共性技术及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共建)”和m6米乐手机版自设科研机构——“法律心理与智能计算研究院”两个科研平台。面向国家和重庆市在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取得大量高显示度的原创科技成果: 微表情分析技术已助力公安机关侦破多起大案要案智能评估系统开展风险评估测试100人以上获得了第一届国际微表情识别大赛的冠军(MEGC2018)情感识别系统和睡眠健康系统参展了2019、2020、2021年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组织召开了第Y5次香山科学会议“面向睡眠健康的智能感知与计算”


4.信号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团队

团队研究方向专注于在智能感知和信息融合、自适应信号处理、农业物联网、无人车平台、机器学习、智能化微波等离子技术等领域。团队负责人为王世元教授,现有核心人员6人(王世元、贺付亮、钱国兵、廖胤鸿、杨波、王琳),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所有成员都拥有博士学位;配备有物联网工程创新实验室,高性能频谱仪、宽带示波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高精度红外热成像仪、大功率微波固态源、多功能微波反应器、微波等离子体炬等先进仪器。团队在物联网技术、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等研究方向上有多年学术积累,有着扎实的研究基础和开发经验。近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 II、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IEEE MWCL、电子学报、物理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在信号处理、农业物联网、智能机器人、信息融合与感知、微波理论与技术等相关领域,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项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项目、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北碚区科技计划项目在内的多个科技计划项目资助。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地 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电 话:023-68250394

邮 箱:dxxybgs@swu.edu.cn

Copyright © 2013 - 2021 ceie.sw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书记邮箱:xionghl@swu.edu.cn

院长邮箱:lihongyi2009@swu.edu.com

纪委邮箱:xl2009@swu.edu.cn

版权所有 @2022m6米乐手机版官方登录网站

m6手机网页版登录-m6米乐手机版官方登录网站☞首頁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