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圆满举办2024年m6米乐手机版含弘智慧信息处理论坛

发布日期:2024-04-23 点击数:

2024年4月19日至21日,由m6米乐手机版官方登录网站主办的含弘智慧信息处理论坛在m6米乐手机版中心图书馆隆重举行。论坛以“智慧信息处理新技术与机遇”为主题,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近20余所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m6手机网页版登录百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由学院院长李鸿一主持,m6米乐手机版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夏玉峰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和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夏玉峰书记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推进电子信息前沿领域优秀青年人才的校际交流,合力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夏玉峰书记致辞)

接下来的学术报告环节分为两场,上半场报告首先由西安交通大学陈霸东教授以《基于信息论学习的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为题,介绍了信息论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监督学习和表示学习中的具体方法,探讨了信息论学习在类脑计算和脑机智能领域的应用。该报告由学院副院长李传东教授主持。

(陈霸东教授分享报告)

随后由重庆大学贾云健教授主持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吴奇教授以《基于脑成像技术的大脑功能激活状态研究》为题,介绍了脑功能激活状态的意义,脑成像技术的应用,以及建立针对脑成像信号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流程,详细揭示了脑工作原理和疾病发病机理。

(吴奇教授分享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勋教授以《多源神经信号计算》为题,从多重集和多模态两个角度,介绍了基于联合盲源分离和深度特征表示的神经生理信号分解、关联、融合方法及其相关应用,探讨了如何在多源神经信号中有效分离复杂干扰信息、解析潜在共性信息、挖掘异质互补信息等问题。

(陈勋教授分享报告)

接着,由学院王世元教授主持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林巍峣教授以《语义驱动的媒体内容感知与交互》为题,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在大规模语义信息提取与压缩编码方面取得的相关工作和成果。

(林巍峣教授分享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史振威教授以《航天遥感大模型及相关应用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其团队在航天遥感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航天遥感大模型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应用领域。

(史振威教授分享报告)

下半场报告,首先由学院副院长李华青教授主持。广东工业大学何昭水教授以《智能针灸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其团队正在开展的智能针灸机器人系统研制工作,包括施针手法数字化、穴位自动识别和精确定位、状态感知和系统控制、针灸配穴处方疗效评估与优化等方面的研发进展。

(何昭水教授分享报告)

清华大学谷源涛教授以《时间序列分析的深度学习框架》为题,介绍了其对时间序列分析深度学习框架的研究工作,包括针对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统一深度学习框架的构建过程,以及所开发的针对复杂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相关工具。

 

(谷源涛教授分享报告)

四川大学朱铧丞教授以《工业微波装备多物理场仿真与先进微波加热》为题,介绍了工业微波加热的多物理场仿真挑战及解决方法,包括变换光学旋转等效算法、空间变换放大降低空间尺度差、基于变换光学的超界面非对称传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朱铧丞教授分享报告)

随后,由学院何兴教授主持报告,北京理工大学武楠教授以《天地融合智能组网技术》为题,介绍了天地融合组网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关键技术、地面原型系统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武楠教授分享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崔国龙教授以《多雷达联盟博弈理论与方法》为题,从多雷达协同探测角度,引入博弈理论,建立多雷达联盟博弈架构模型,并介绍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博弈策略生成方法等相关工作。

(崔国龙教授分享报告)

最后两场报告由学院张远教授主持,西北工业大学陈捷教授以《非凸分解分布式优化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其团队在多任务在线自适应学习及分布式非凸优化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利用相关方法在分布式主动噪声控制、分布式波束形成、分布式声场控制中所开展的应用。

(陈捷教授分享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黄玉龙教授以《复杂应用场景下智能导航与先进卡尔曼滤波》为题,介绍了其在李群组合导航、路网智能导航、先进卡尔曼滤波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黄玉龙教授分享报告)

此次论坛作为m6米乐手机版官方登录网站谋划学科建设、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举措,聚焦于探讨智慧信息处理的前沿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创新,旨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学科产学研合作体系,助力重庆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报告人简介:

陈霸东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研究领域包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机器人。在国际知名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论文被引用1.3万余次(H因子58)。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出版学术专著6部。入选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担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IEEE汇刊TNNLS/TCDS/TCSVT编委。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

吴奇,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兴趣包括类脑计算,人因工程和空中无人平台。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等6个IEEE汇刊的副主编。

陈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家级人才。研究方向为脑机接口和多模态图像分析,在IEEE SPM/TNSRE/TBM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谷歌学术引用一万余次,曾获IEEE/Elsevier/IOP期刊论文奖、华瑙学者奖、达摩院青橙奖及国家优青,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机融合专委会副主委,担任IEEE TIM /SPL/OJSP等国际期刊编委。

林巍峣,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分别于2003和2005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2010年获得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视频处理与分析,视频通信与编码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IEEE TCMC中期成就奖、ICME多媒体学术新星奖、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多项国内外奖励和荣誉。

史振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宇航学院航天信息工程系(图像处理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1年)。研究兴趣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最优化等基础理论与算法等。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创新特区项目、高分专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50余项基金课题的资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录用发表科研论文280余篇(其中SCI论文190余篇;IEEE期刊论文100余篇),论文引用过万次。面向航天国防和民生保障等重大需求,承担了高分五号卫星地面处理系统、资源/高分系列卫星地物分类/变化监测和目标检测系统、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云雪判地面处理系统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共计20型卫星。担任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Pattern Recognition》、《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和《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编委;担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图象图形学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宣传工委会主任,理事。

何昭水,广东工业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广东省(面向智能制造的超高精度自动化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物联网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智能信息处理及在智慧医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优青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系列项目。

谷源涛,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面向信息探测和智能感知应用,研究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曾获得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IEEE GlobalSIP最佳论文奖和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杰出青年论文奖等。历任IEEE信号处理汇刊(IEEE TSP)编委和高级领域编委,是IEEE SPTM和IEEE MLSP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与产业专委会委员。是北京市教学名师,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与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北京市优质课程,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

朱铧丞,教授,国家级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合肥市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用于半导体键合的微波等离子体清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立项经费1000万元)。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1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发明人完成专利转化项目9项。主持研发的微波等离子体清洗系统在长光华芯等已进入试用。入选2023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2021四川大学十大“学术新人”奖、2022年“双百人才工程”计划。

武楠,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信息与电子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级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空天通信网络理论与关键技术。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F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IEEE TIT、TWC、TSP、TCOM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获中国导航定位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技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

崔国龙,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美国博士后、四川省优博、国家级青年人才、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IEEE AESS RSP成员、雷达学报/DSP/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认知智能雷达、分布式雷达技术研究,获省部级奖励3项,发表期刊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0余项、主编专著2部。

陈捷,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从事自适应信号处理及分布式优化理论研究、及其在语音信号处理与高光谱图像处理的应用研究工作。在PNAS, IEEE SPM, IEEE TSP、IEEE TIP、IEEE TGRS等领域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180余篇。获中国遥感优秀成果一等奖、造船学会创新团队奖、亚太信号处理协会“杰出讲师”、VCIP国际会议技术挑战赛冠军等。曾担任第32届IEEE MLSP会议、第13、14届 ICSPCC会议大会主席等多项国际任职。

黄玉龙,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IEEE高级会员。长期从事智能信息融合理论和智能导航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重点专项课题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顶级IEEE汇刊论文40余篇。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香江学者计划、黑龙江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IEEE Barry Carlton奖、IEEE Barry Carlton奖荣誉提名、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IEEE Sensors Journal》等国际期刊副主编和编委。



撰稿:许家歌、王世元
 
拍照:冯平、肖子航
 
审核:李鸿一
 




地 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电 话:023-68250394

邮 箱:dxxybgs@swu.edu.cn

Copyright © 2013 - 2021 ceie.sw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书记邮箱:xionghl@swu.edu.cn

院长邮箱:lihongyi2009@swu.edu.com

纪委邮箱:xl2009@swu.edu.cn

版权所有 @2022m6米乐手机版官方登录网站

m6手机网页版登录-m6米乐手机版官方登录网站☞首頁请进